2025-10-05 15:09:52 2010世界杯进球

综述:中国濒危豺的种群现状、保护困境与未来方向

Abstract

豺(Cuon alpinus)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顶级犬科捕食者,正面临严峻生存危机。历史分布记录显示该物种曾遍布中国多数省份(除台湾、海南和山东),但20世纪中后期因栖息地丧失、盗猎等因素导致种群锐减。2021年中国将其保护等级从国家二级提升至一级,凸显其濒危程度。

Introduction

全球范围内豺的历史分布区已缩减82.4%,现存种群主要分布在东南亚11国。IUCN评估其成熟个体仅949-2215只,列为濒危(EN)物种。中国境内确认分布记录仅存7个省份,近十年圈养记录来自2个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和6家动物园,反映出种群极度脆弱的状态。

Study methods

通过CNKI和Web of Science系统检索,筛选出77篇相关文献(中文51篇,英文26篇),研究时间跨度从1978至2025年。采用主题词包括"豺""Cuon alpinus"等,未设语言限制,重点分析中国豺种群的三大维度:研究进展、主要威胁和保护建议。

Overview of literature collection

文献分析显示2015-2025年间48篇中国豺研究论文中,98%由中国学者完成。研究主题集中表现为:

种群分布与数量(37篇)

遗传与系统发育(7篇)

兽医学研究(6篇)

值得注意的是,肠道微生物组(gut microbiota)等新兴领域开始涌现,但整体研究仍呈现"数量少、分布不均"的特点。

Major threats

现存四大核心威胁:

迫害与盗猎:历史上因"害兽"观念导致的系统性捕杀

栖息地丧失:森林砍伐使适宜生境减少超70%

疾病传播:犬瘟热(CDV)等跨物种病原体威胁

种间竞争:与豹(Panthera pardus)等食肉动物的资源竞争

Conservation limitations

当前保护工作存在三大瓶颈:

种群本底数据缺失:实际分布范围和数量仍不明确

研究覆盖不均:西南地区研究占总量83%,东北地区几乎空白

保护措施碎片化:缺乏跨行政区的协同保护机制

Future recommendations

提出六项优先行动:

种群普查:采用红外相机和eDNA技术开展全国调查

疾病监控:建立野生动物疫病早期预警系统

栖息地优化:在云南高黎贡山等热点区域构建生态廊道

政策升级:推动豺列入CITES附录Ⅰ

社区参与:试点人兽冲突补偿机制

国际合作:与印度、尼泊尔等分布国共享监测数据

CRediT authorship contribution

研究团队来自绵阳师范学院(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),第一作者杨远岗负责论文构思与数据分析,通讯作者尤章强指导研究框架设计。该成果获绵阳师范学院科研启动基金(QD2023A02)支持。